信贷“开门红”更要精准
(资料图)
银行信贷正迎来“开门红”,多家银行已如期完成了投放计划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,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、科技创新、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。央行和银保监会均表示,接下来将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。
信贷“开门红”反映出经济回升态势。金融是经济的镜像,信贷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企业的预期和信心。当前,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,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(PMI)为50.1%,比上月上升3.1个百分点,升至临界点以上。其中,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.6%,高于上月3.7个百分点,升至较高景气区间。
但也要看到,需求不足仍是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,因此要着力扩大内需、优化供给。针对信贷供给,一要做到总量有效增长。要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,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。二要做到结构持续优化。日前,中国人民银行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持续为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油、鼓劲,力促经济恢复回升。
接下来,信贷投放要有量的提升,靠前发力。银行业有句话颇引人深思:在信贷需求旺盛的时候,银行把贷款放出去不算本事,信贷需求不足时把贷款放出去才算本事。这句话说的是逆周期调节、靠前发力的重要性。2022年个别月份的金融数据曾短期波动,我国一度面临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约。对此,有关部门强化跨周期调节,加大信贷投放力度,引导信贷资金价格下行,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形成有效配合,最终保持了宏观经济大盘的总体稳定,2022年经济总量更是突破120万亿元、跃上新台阶。接下来,银行业要充分抓住经济恢复回升的有利条件,加大信贷投放力度,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。
信贷投放还要有质的突破,力求精准。增加信贷投放不是“大水漫灌”,各家银行追求信贷“开门红”,也不应只是追求业绩总量、市场份额增长,而是要追求质量,要将信贷资源“精准滴灌”至实体经济迫切需要的领域。银行业应关注以下三个重点。一是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,加强对餐饮、文旅等受疫情冲击的传统服务行业特别是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的金融纾困帮扶。二是支持重点基础设施,以及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建设。三是做好外贸企业的信贷服务,巩固拓展外贸竞争新优势。
信贷投放还要有后劲儿,做到可持续。尽管信贷“开门红”是第一季度的特有现象,但加大信贷投放却是持续全年的长期性、系统性工作。因此,不可有短视思维,要谋划长远,加强项目储备,深入企业调研,全面真实地掌握实体经济融资需求。此外,银行业还要切实降低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。部分企业看似信贷需求不足,实则“有需求、但借不起钱”。因此,降低综合融资成本能够进一步激发潜在融资需求、提振市场信心。2022年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五年前下降1个百分点,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。在此基础上,银行业要坚持合理让利,主动为受困企业免除、减免相关服务费用,如账户服务费、转账汇款手续费、抵押登记费等,与实体经济同舟共济。(郭子源)
- 【世界时快讯】民事诉讼没有钱赔偿该怎么办?
- 桃园镇养老中心为老人集体过生日|热门看点
-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宏达等14家期货公司的批复
- 全球热点!这样的奇瑞确实不一样,艾瑞泽8优雅运动,驾乘起来更有惊喜
- 这个市集出圈啦,据说上海市民都来这里过元宵-微动态
- 观焦点:和田维吾尔
- 中西文化教育之比较——谈教育的发展方向 世界滚动
- 女神捕之借刀
- 2月3日基金净值:富国价值创造混合A最新净值0.8347,跌0.69%
- 冬季汽车保养5大常识 天天百事通
- 舌尖上的美食文案经典摘抄 环球新消息
- 全球观察:美凯龙:红星控股累计被冻结股份约1.27亿股
- 天天观速讯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江岸区司法局局长周万青一行调研北京中银(武汉)律师事务所
- 世界癌症日|重庆这些癌症发病率高 专家为市民送“防癌大餐”
- 乔毅